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侯冰玉配资行情
“有些病人来的时候走投无路,这是他们最后的办法。不能看着病人痛苦,再难我们也得做,让他们过上高质量的生活。”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何占锋语气坚定。
何占锋医生所说的“最后办法”,是指胸外科高难度手术——结肠代食管术。
“移花接木”,结肠代食管
什么是结肠代食管术?在何占锋医生的诊室,他向我们揭开了这项手术的神秘面纱。
当食管和胃同时存在严重病变——例如食管癌合并胃癌,或遭遇强酸强碱灼伤导致食管胃双重损毁时,常规手术方法便束手无策。
何占锋医生解释,此时截取一段结肠,上提连接颈段食管,下接肠道,重建消化道,代替食管与胃的功能,成为了挽救病人的救命稻草。
该术式其操作复杂、难度高、风险大,十分考验医生技术水平,也有着胸外科领域内的“珠穆朗玛峰”之称。
这手术到底难在哪儿?复杂在哪儿?
何占锋医生坦言,一难在操作繁复,手术中,需同时切除病变食管和胃,再精细游离结肠。
二险在吻合口多,普通食管癌手术仅需1个吻合口,结肠代食管至少需要三个吻合口,每个吻合口都存在愈合不良、发生瘘的风险。
三忧在手术易感染,结肠作为消化道末端含菌量高,一旦感染后果严重。
(何占锋医生接受记者采访)
14例手术,点亮“无路可走”患者的生机
但即便这个手术再难做,何占锋医生也一直没有放弃过,只要是遇到合适进行此手术的患者,他都会尽力推荐对方试一试。
诊室内,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:洛阳一位40多岁女性,因家庭矛盾冲动服下农药,导致食管胃严重灼伤、瘢痕挛缩。
近1.65米的身高,体重仅剩45公斤,瘦骨嶙峋,连流食都难以下咽。
辗转多地求医无果后,她找到何占锋医生,决定做结肠代食管术。
手术中,何占锋医生团队为她重建了7个吻合口。
如今,这名患者体重已恢复至60多公斤,面色红润,家庭关系也重归和睦。
这样“移花接木”的复杂手术,何占锋医生自2017年主刀开展以来,8年间仅完成14例。
数量稀少源于严苛的适应症:除食管胃双原发癌变外,还包括食管癌术后胃部或吻合口复发、严重化学烧伤致食管胃广泛狭窄毁损,以及少数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者。
“很多这类病人反复扩张治疗,非胸外科的医生和患者自己都不知道还可以做这个手术。”何占锋医生痛心地表示。
他回忆,一位双原发癌的早期患者,在何占锋医生的劝说下,他接受了结肠代食管术,目前该患者至今健在,规律复查。
若因畏惧复杂手术,早期想要放弃治疗,生存期将大打折扣。
挑战“天花板”,为的是让更多患者重品人生滋味
为何甘愿挑战这“手术天花板”?何占锋医生的答案关乎生命质量。
他直言,有相当数量病人做这个手术是迫不得已“被迫”选择这种术式,该手术操作复杂、手术时间长、创伤较大、风险较高,也并非想做就能做。
何占锋医生介绍,术前需严格评估:结肠镜排查结肠自身病变,血管造影精选血供优良的肠段。
手术设计更是关键,“顺蠕动”方向吻合,可减少进食梗阻与口腔异味,提升术后舒适度。
“我们把握两点:患者必须符合手术指征(适应症),同时排除高龄、心肺功能差、肿瘤广泛转移等禁忌症。”何占锋医生说。
即使患者符合条件,团队也会坦诚告知风险与经济负担,尊重个体选择。
在河南这个食管癌高发省份,何占锋医生期待这项技术被更多医患知晓:“别说患者,很多非胸外科科医生都不了解。它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配资行情,更是给本可手术根治的患者打开一扇希望之门。”
开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